对私域电商的看法「变现还有什么意思」

互联网 2023-02-19 13:13:3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对私域电商的看法「变现还有什么意思」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对私域电商的看法「变现还有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消费者愿意为情感消费。在私域电商中,与消费相关的情感概括为:信任、悦己、认同、求知和陪伴感五类。如何在不同场景中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实现多情感变现,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信任感变现

❶:信任变现模型

信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基于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对“信任”做出不同的解释。从社会科学来看,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相互依赖的双方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是什么,双方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利害关系,一方的利益必须依靠对方才能实现。信任变现就是以这种依赖关系为基础,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向其销售高质量的商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这种高质量的产品会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变现循环。

信任变现模型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信任感来自商家输出的理想型人设和高质量产品的其中一种,或两者兼有。在私域内的理想型人设,多以“朋友”“专家”角色为主。私域是以“人”为核心的领域,天然带有一定的社交性和私密性,这就决定了信任感是成交的重要基础。客户越信任商家,客户的逃离成本就越高,客户黏性越强。

❷:变现场景

私域电商的信任感变现场景主要为“半熟人社交”。陌生人难以信任,熟人可能碍于情面,相较而言,半熟人更容易达成交易,大部分商家与消费者都是“半熟人”的关系。消费者处于社交场景中,更加感性,容易培养信任感,完成彼此间从“不太熟”到熟悉的过程;一旦离开了社交场景,消费者重新回归理性,“人”的作用不再显著。

简单来说,“半熟人社交”就是基于某种兴趣爱好打造一个社交圈,让圈内用户形成更深的社交关系。以母婴社群为例,群主利用大家对育儿知识的渴求打造一个育儿经验分享社群,凭借专业的育儿知识与丰富的育儿经验获取大部分成员的信任,然后基于这些信任向其推荐一些产品,成员下单购买就完成了信任变现。

♦悦己型变现

❶:悦己变现模型

悦己型消费者更关注自身的需求,只要能让自己舒适愉悦,就愿意进行消费。主要表现为“为偷懒买单”“为颜值买单”和“为兴趣爱好买单”,也有可能只是单纯地享受“买买买”本身的愉悦。悦己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悦己变现模型

❷:变现场景

场景1:懒人消费。偷懒本身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是悦己型变现典型的场景。在私域电商中,懒最直观地体现在“人”找“货”的过程里,商家与客户在私域环境下实现从问询到买单的全过程,交易链条大大缩短,客户因为省时省力而感到愉悦,商家实现变现。以社区团购为例,用户可以在团购群发布需求,等待商家回复。经过一番讨论与协商,用户下单,等待商家送货上门即可。

场景2:兴趣爱好。对于Z世代青年(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来说,他们会通过兴趣爱好结识同好,找到自己的“圈子”,例如电竞圈、汉服圈、代购圈等,建立起有秩序的社群,在这种以兴趣爱好建立起的社群里,人人都有可能是私域电商。

场景3:薅羊毛。所谓“薅羊毛”,也就是消费者感受到的一种占到便宜的快感。常见实现方式有秒杀、领优惠券、获得额外礼品等等。随着阿里流量告急,阿里妈妈发放给淘宝客的佣金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阿里妈妈分发推广者佣金90亿,2018年分发推广者佣金350亿,到2019年超过了500亿。淘宝客的商业模式如图所示。

淘宝客的商业模式

♦认同感变现

关于消费者的认同感,可能产生于购买前——消费者因为认同而购买,也可能产生于购买后——因为购买而产生认同感,故这里分为两种变现模型,我们将依次进行说明:

❶:购买前的认同变现模型

购买前的认同变现就是消费者基于对商家的认同而产生购买。例如,某店主开通了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美妆等方面的知识与产品,凭借自己的专业性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让消费者基于这种信任做出了购买行为。购买前的认同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购买前的认同变现模型

❷:购买前的认同变现场景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出现了大量的KOL,他们通过建立与“老铁”的情感连接,创造了独有的私域流量池。以快手为例,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快手平台上每天与商业需求相关的评论量超过200万,通过快手带来直接交易的商业用户比例高达48%。

以快手美食主播账号——“小厨哥家常菜”为例,凭借专业的厨艺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该账号在快手平台上快速获得了粉丝的认同。基于快手的粉丝沉淀,“小厨哥家常菜”开通了快手小店。截至2020年9月,该账号粉丝量已经达到了958.9万,小店商品总销量达到了67.8万件。

❸: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模型

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指的是用户基于商家赋予产品或服务的某种价值,对商家产生认同,进而做出购买行为,完成变现。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模型

❹:购买后的认同变现场景

以星巴克的猫爪杯为例,作为2019年初典型的爆款产品,原价199元,上市几天时间被炒至千元,甚至出现“一杯难求”、凌晨排队等候的现象。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偏小资,购买猫爪杯的行为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认同感,甚至主动在朋友圈进行社交裂变,开启“圈内狂欢”。

消费者借助星巴克在各大平台的粉丝社区、微博、私人朋友圈等庞大的社交体系进行猫爪杯的传播,最终商家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又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帮助消费者打造“我是小资一族”“我追求潮流”“我为猫疯狂”的人设,成功实现变现。

♦求知心变现

❶:求知变现模型

求知变现指的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知识的渴求,输出知识性产品或服务,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满足消费者对知识的诉求。求知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求知变现模型

❷:变现场景

场景1:知识焦虑。知识焦虑是触发消费者求知心理的重要原因: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多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自称有“知识焦虑”,86.0%的受访者平时会主动“充电”学知识。知识付费平台及部分头部内容方的发展路径大致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1:通过免费内容广泛获取用户关注;

步骤2:通过小额付费服务(如问答、听书等),筛选出具有潜在付费意愿的客户;

步骤3:满足付费用户从浅层焦虑到深度学习等不同层级的需求,形成阶梯式产品矩阵。

商家借助在私域内的运营,例如知识社群互动和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充分调动消费者“知识焦虑”情绪,帮助商家获取潜在用户的关注,为消费者进一步付费提供可能。

场景2:心理疗愈。“心理疗愈”类产品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变现空间。据新华社《半月谈》报道,近几年,在各个占卜App、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以“水逆”为代表的占星术语红极一时。类似这样的产品,通过不断裂变积累到的精准用户,无论是在后续的成立公众号、转行变更项目,还是出售个人账号都能够获得巨大的变现价值,但仍存在客户隐私泄露、道德和法律上的诸多风险和弊端。

♦陪伴式变现

❶:陪伴变现模型

陪伴变现指的是商家利用消费者渴望陪伴、渴望消除孤独的情感需求,向其推荐一些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的变现模式。陪伴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陪伴变现模式

❷:变现场景

陪伴式变现场景体现为“失眠”和“孤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失眠症状或睡眠功能障碍。美国失眠发生率为32%~50%,法国为30%,日本20%,中国高达38.2%。《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84%的“90后”睡不好,睡眠满意度仅6.6分,是所有受访群体中睡得最糟的。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人群在追求强烈的个性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孤独,俗称“孤乐主义”的接班人。

当下的网络直播就是最为典型的陪伴式变现工具。首先,直播以“真人”的形象出现,人们可以从主播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真实感”;其次,消费者直接与主播交流互动,无形中培养了朋友般的信任感;最后,陪伴所产生的信任感为引流创造了基础,主播在直播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手机号或微信个人帐号,可以顺利将公域内的流量引流到私域内,持续进行精准营销。

私域是以“人”为核心的领域,天然带有一定的社交性和私密性,这就决定了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是成交的重要基础。商家可以抓住客户的情感需求,利用半熟人社交实现信任变现;契合懒人心理、兴趣爱好、薅羊毛的心理,投其所好,实现悦己变现;帮助消费者打造人设、圈子,达成认同感变现;输出知识型产品或服务,实现求知心变现;利用网络直播,达成陪伴式变现。以人为本,从调动人的情感,到激发购买欲,再至顾客最后的购买成交,形成了商业的闭环和流量的良性循环。